一:汉武帝结束了汉初以来的功臣政治。
二:汉武帝结束了汉初以来的外戚政治。
三:汉武帝立子杀母,结束了汉初以来的皇太后政治。
四:汉武帝培养了以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军功授爵新贵族、军事家及一支英勇无比的帝国军队。
五:汉武帝造就了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六:汉武帝独尊儒术以统治思想,重用术士是兼收并蓄。道教与方士是本土宗教,文景二帝皆主张无为而治,国力大增,汉武帝欲有为,变弱小为强大,抗击外族侵略,难道以汉武帝之天纵聪明看不透方士的小把戏吗?看不透为何把方士一个一个诛杀,是出于统治的需要,警省人民,哪些认为汉武帝糊涂的人哪里知道塑造强汉,影响深远的汉武帝的一点雄才大略。
七:汉武帝使全体国民都认识到国家政策就是最大的天道。
八:汉武帝糊涂吗?汉武帝一生不曾一刻糊涂,晚年更是大智慧,自诛自已三族,杀光奸臣、佞臣,需要何等气派!
汉武帝求神访道、淫祀滥祭的事,实在太多。《史记•武帝本纪》把武帝的种种荒唐作为一一记录在案,当真是一点儿面子都不留。因为事例太多、跨度太久、荒唐太甚,所以都不知该如何归类。
皇帝就是孤家寡人。没人帮衬啥也干不了。所以,武帝求仙淫祀必得有人为虎作伥。而为虎作伥之人,说白了就是骗子。打着求仙求道的旗号,从汉武帝处骗吃骗喝,而且还骗官骗爵,甚至还能骗到公主。
李少君骗汉武帝说祭祀灶神就能得到宝物,得到宝物就能让丹砂化为黄金,用这种黄金做成器皿盛放饮食,就能让人延年益寿。而延年益寿之后,东海的蓬莱仙人就会过来相见,然后再礼敬封禅仙人,就能做到长生不死。于是,汉武帝就亲自祭祀灶神,派人出海寻访仙人安期生。
但是,天不与时啊,号称已经长生不死的李少君老病而死了。所以,李少君的骗术才华也就未能充分施展。虽然李少君死了,但是汉武帝仍旧坚持认为李少君没有死,而是得道成仙了,甚至还派黄锤史宽舒学习李少君留下来的各种方术。老骗子的过人之处,就是不仅活着能骗人,而且死了还能骗人。
汉武帝有一个非常喜爱的妃子——王夫人,不幸早亡了,武帝非常想念她。所以,齐人少翁就使用方术,在晚上把王夫人的鬼魂招来了,让汉武帝在帷帐中望见王夫人的容貌。实际上,这个方术就是皮影戏。汉武帝兴奋非常,不仅封少翁做了文成将军,还赏赐了大量的财物,并以客礼待之。
少翁这个骗子足足折腾了汉武帝一年时间。他骗汉武帝说要与神仙相通,就得仿照神仙的起居坐卧。所以,又是打造云蒸霞蔚的车驾、又是改造装修甘泉宫、又是按照五行相克安排武帝出门时日。
汉武帝是个急脾气,给你一年时间也就够了,所以一直催促少翁赶紧安排自己跟神仙相见。而少翁的骗术也施展得差不多了,后来也就很难变出什么花样了。所以,不得已制造了一场帛书饭牛的骗局。具体就是把写好字的帛书让牛吃下,因为帛书不好消化,所以“偶然”间就杀了这么一头牛,发现肚子藏了一封天赐神书。正当少翁准备解读神书之时,汉武帝发现神书上的文字正是少翁的笔迹。于是骗局败露,汉武帝一气之下就把少翁给宰了。
栾大是少翁的师兄。按理说,师弟都被宰了,你这个骗子师兄就别出来了。但大骗子就是大骗子,他可比小骗子少翁利害多了。
栾大的特点就是敢作大言且处之不疑,也就是不仅敢说大话空话,而且还能把自己给说信了。他骗汉武帝说: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而这些东西正是汉武帝想要的,所以栾大一出场便击中了武帝的软肋。但是,他不像少翁那样自己去变戏法,而是说自己的师傅能做到。所以,汉武帝得“贵其使”以得遇其师,而这个“使”就是栾大。
于是,汉武帝当真就“贵其使”了,而且是大“贵”特“贵”。汉武帝不仅给栾大授印封侯,赐豪宅、赐豪车、赐封邑、赐童仆,而且还把自己最喜爱的女儿卫长公主嫁给了栾大。
栾大的富贵,立即触动了齐地方术之士的敏感神经。“骗子”们纷纷扼腕叹息:我也能通神仙啊,怎么就让栾大钻了空子,我怎么就没去。
但是,好景不长。栾大虚张声势地要出海请自己的老师出山。但是,他只是在齐地泰山转了一圈,就回到长安对武帝说没见到,然后准备继续空口白牙地骗汉武帝。但是,汉武帝也不是傻子,一直派人跟着他,所以也就知道自己被栾大骗了,于是就把栾大给宰了。
以上这些人,跟这一位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这个超级大骗子就是公孙卿。
河东郡汾阴县发现了一尊宝鼎,郡守就把此事报告给了汉武帝。齐人公孙卿见有机可乘,便围绕这尊宝鼎做起了文章,非要说当此得鼎之时,正与上古黄帝得鼎之时相符。为此,公孙卿还煞费心机地编纂了了一本书札,其中记载荒诞不羁,而且非要觐见汉武帝,敬献书札。于是,汉武帝便如获至宝,不仅对公孙卿的故事信以为真,而且听得津津有味,当即封官,派公孙卿前往太室山等候神仙。
在太室山恭候神仙的公孙卿,当然不会老实在那呆着。没过多久,就上报汉武帝说自己在缑氏城发现了神仙的大脚印。于是,汉武帝亲自临幸缑氏,专门观看神仙脚印。
待得武帝亲临缑氏,公孙卿终于再次得见圣颜,所以赶紧继续忽悠说:神仙之事就是听起来比较怪诞的,所以就必须要有诚心,要假以时日。说得汉武帝频频点头,“你说得对”,必须要拿出诚心来。于是,武帝诏令全国各郡国整修道路、修缮名山大川的神仙庙宇,等武皇帝过来一一临幸封禅。
为了举办此次盛大的全国巡行祭祀活动,汉武帝按照古说“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特意北巡朔方,搞了一场由十万士兵参加的大阅兵。
接下来,就是去桥山祭祀黄帝的衣冠冢、组织泰山封禅、礼登太室山、出海寻仙。这还不算完,在此期间,超级骗子公孙卿,又说自己在东莱见到了神仙。这个神仙身长数丈,离近就不见了,而且也留下了大脚印。然后,汉武帝又被忽悠着去了趟山东东莱,再次看脚印。
而亲临骗子圣地的汉武帝,彻底激发了齐地方术的昂扬斗志,“同志们”群情激奋地,纷纷向汉武帝宣讲各种神迹和演义各种神仙故事,个个自报奋勇能到海中寻访神仙。
要说骗子,还是公孙卿最厉害,原因就是这个骗子一直骗到了最后,不仅把汉武帝哄得团团转,而且没被汉武帝给宰了。
神鬼之事,都讲求个牺牲奉献,要么杀头牲畜、要么宰只家禽。
因为只有这种物质和精力的付出,你才会更相信。付出得越多,信得就越执着。
到最后,你之所以相信可能已经不是源自初心,而是因为奉献了太多。
汉武帝在迷信方术这件事上,可能就是如此。一次被骗,是智商问题;多次被骗,就不是智商的问题了,而是执念;次次被骗,可能已经不是执念的问题了,而是因为牺牲太多。我已经做了那么多、付出那么多,那就继续做吧。这个时候突然醒悟,那就更没有意义了。
史诗级的超级大骗子公孙卿就是如此。他虽然没能得尚长公主,但他是把汉武帝折腾得最不堪的。一会儿在缑氏、一会儿在东莱,一会儿封泰山、一会儿祠灵星,折腾到最后,武帝想杀他也不杀了,那就一起等神仙吧。
到了晚年,汉武帝也不能说是醒悟了。只不过是精力有限,实在折腾不起了。但是,他始终还抱持着一颗寻神求仙的心、一种长生不老的执念。
以上文字摘编自小编的头条文章。要想更详细、更深刻地了解汉武帝求神访仙的事迹以及背后的原因,可拨冗翻阅。【较量过天下英雄的汉武帝为何被一众方士骗得无怨无悔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dn.com/item/6657147004780544516/?app=news_article×tamp=1554021627&group_id=6657147004780544516&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历史评价汉武帝刘彻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就是因为他疯狂迷信神仙,祈求长生不老,为此不惜劳民伤财耗空国库,这和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极其相似,但是汉武帝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却能幡然醒悟。
春秋战国时兴起的迷信活动,一直到秦始皇时期到达第一个高潮,到西汉初期,迷信活动大为盛行,汉武帝刘彻从小就生活在这么一种氛围中。汉武帝一生的迷信活动,自然也少不了各种方士的蛊惑和欺骗。
把汉武帝真正引入求仙封禅的方士叫做李少君。这个李少君以懂得长生不老术求见汉武帝,汉武帝为了考考他,就拿了一件青铜器给他辨认。
这李少君估计有点古玩鉴赏的才艺,于是就对汉武帝说,这个东西是齐桓公的东西,我见过。汉武帝叫人看铭文,果不其然是齐桓公的东西。于是汉武帝就真的以为李少君活了五百岁。这个时候汉武帝才24岁,果然还是太年轻。
于是这李少君就开始他的忽悠之旅,他告诉汉武帝祭祀灶神就能招致神物,能使丹砂变成黄金,用这个黄金制造的器具吃饭喝水就能延年益寿,延年益寿就能见到海上的蓬莱仙人,见到仙人后再封禅祭祀,就能长生不死。
年轻的汉武帝于是就亲自祭祀灶神,让人从丹砂里面提炼黄金,派人去东海寻找蓬莱仙人。但是最后都是没有任何结果。后来李少君病死了,汉武帝依然以为他是化羽成仙了,依旧让人研究李少君留下的方术。
少翁和栾大是同门师兄弟,都学了一点方术本事。为了追寻荣华富贵,于是也跑过去给汉武帝献计长生不老的办法。按照惯例,汉武帝也是要考考他们的本事的。
当时汉武帝的宠妃王夫人刚死,这个少翁就自称自己能同鬼神交流,能让汉武帝重新再见到王夫人。于是有天晚上,少翁就在白布后面招来了王夫人的亡魂,汉武帝看到白布上的影子,简直和王夫人一模一样,呼喊王夫人还能答应。现在看来,这少翁也就是有点影子戏的基础和腹语技巧而已。但是迷信的汉武帝却坚信不疑。
王夫人电视剧形象
于是汉武帝就封了少翁做文成将军,金银财宝赏赐自然也不在话下。
受宠的少翁告诉汉武帝,你这皇宫的装修太低端,装饰什么的都不像天上神仙的东西,所以天上神仙不来。于是汉武帝就将宫室进行重新装修,画上乘着云彩的车驾,驱恶鬼的车驾。汉武帝还专门修建了一个高大的宫殿甘泉宫,里面画满了神仙,并且摆放祭品,就希望神仙能下凡。
汉武帝是左等右等,等了一年了,这神仙还没来。少翁为了继续将戏演下去,就暗暗将神仙不来的原因写在帛书上,将帛书强塞到牛的肚子里面,然后故作很惊奇地说这个牛有古怪,于是杀了牛,拿出了帛书,但是没想到有人认出了帛书的字迹是少翁的,在逼问下少翁只好承认。
汉武帝觉得少翁伪造帛书欺骗自己,于是让人把少翁秘密地处死了。但是他对求仙长生这事的欲望却丝毫没有减退。
少翁死后,汉武帝还是有点遗憾的,后悔他死得太早了,还有些方术没有传授。直到他发现了栾大,栾大因为和少翁是师兄弟,汉武帝希望他能继续施行少翁的方术。
这栾大自称能招引神仙,依然还是老规矩,汉武帝要试他一试的。于是栾大就拿出一盘棋和汉武帝对弈,汉武帝只看到栾大手都不碰棋子,就能让棋子移动,碰撞。于是就相信了栾大有神仙暗中帮忙。
这本来也就是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小把戏而已,但是那个时候的人懂这些的少,就只能用迷信来解释了,也怪不得汉武帝没有科学文化知识。
栾大能言善辩,把汉武帝忽悠得团团转,他可比少翁聪明得多,知道怎么直接给自己带来好处。他对汉武帝说自己在海上见过神仙,神仙把他纳为了使者。要想见到仙人,得到长生不老药,得先让仙人的使者尊贵,让使者得到至高的荣耀和财富,要像贵客一样招待,这样仙人才有可能来。
求药心切的汉武帝当然就对栾大言听计从,短短几个月时间,就给栾大佩六个将军印,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给他数千个奴仆,赏赐几万斤的黄金。栾大一时间风头无两,他也成为了汉武帝最尊崇,地位最高的方士。
当然好景也是不长的,官也封了,钱也给了,连女儿都嫁给栾大了。是该让栾大去东海求他的仙人师傅来了。汉武帝命栾大去东海寻仙,没想到栾大转而到泰山去祭祀了。汉武帝知道这件事之后,心中就觉得栾大方术用尽了,本领不灵验了。由于栾大欺骗了汉武帝,于是也被杀了。
汉武帝蓬莱求仙
少翁和栾大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投其所好,迎合汉武帝想要求仙、长生不老的心理。为自己取得尽量多的利益。
汉武帝43岁的时候,在汾阴出现了宝鼎,方士公孙卿趁机托人向武帝献书,书中编造了黄帝得宝鼎后封禅成仙的故事。武帝看后非常高兴,召见公孙卿。公孙卿又当面向武帝讲述黄帝铸鼎封禅而登天成仙的故事:得了宝鼎之后,天上有龙下凡,把胡子下垂放到地上,皇帝就沿着胡子爬上龙背。后宫跟着上龙背的官宦嫔妃有七十多人,然后龙就飞走带着皇帝他们成仙去了。
汉武帝当即表示,要是能乘龙飞升成仙,谁还管他妻儿老小啊,就我一个人成仙也可以啊。
公孙卿说自己在河南的缑氏城上发现仙人的踪迹,说是看到了仙人巨大的脚印,汉武帝在听到公孙卿绘声绘色的形容后就兴致勃勃地赶到缑氏城,想要寻找仙人。然而此次求仙却是一场空欢喜,公孙卿只是让汉武帝看来像巨人一样的脚印,但是并没有找到仙人。汉武帝本来想要杀了公孙卿,但是公孙卿凭着巧舌如兰,并且花钱让附近村民谎称也见过仙人躲过一劫。公孙卿告诉汉武帝不要急于求成,要人等神,不要神等人。这种拙劣伎俩,连汉武帝都怀疑了,但无奈汉武帝求仙的欲望太过于强大,最后还是相信了公孙卿。
汉武帝封禅图
后来公孙卿又跟汉武帝说,神仙喜欢住高楼大厦,不喜欢住低矮房子,于是汉武帝命人在长安建造飞天连廊、桂馆,在甘泉宫建造益寿、延寿馆,扩建加高其他宫室,并派公孙卿每天拿着法器等候仙人。又建通天台,摆满了祭祀用品,求神仙下凡。汉武帝大兴土木,几近耗空国库。
公孙卿和李少君都提过封禅可以成仙永生,于是汉武帝疯狂地举行封禅仪式,甚至将年号都改成了元封。本来封禅是古代帝王为了向天地报告功德,感谢神灵护佑的祭祀仪式,举行一次成本巨大,可谓是劳民伤财。汉武帝从46岁开始到去世前两年,就到泰山封禅六次,期望自己能够凭借封禅而成仙永生。
汉武帝封禅图
可以说汉武帝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不惜一切代价,只想要得到生命的永恒,长生不死。但是每一次的希望最后都会变成失望。
汉武帝如此痴迷于迷信、神仙、巫蛊,一方面原因是当时的社会氛围,方术横行,王公大臣都信这些,另外一方面是汉武帝自己作为君王,他比常人更希望长生不老,从而永远享受君王奢靡的生活和无上的权力。
那么汉武帝晚年为何又幡然醒悟了呢?
第一个原因是汉武帝任用李少君、齐少翁、栾大、公孙卿等方士寻求神仙、希求长生的过程中,可谓谓尝尽希望和失望交替而来的痛苦。每一次都兴致勃勃地想要求仙问道,但是每一次都失望而归,屡败屡求,屡求屡败。苦苦求仙四十余年,亲自数次海上寻仙,多次泰山封禅,大兴土木兴造宫殿。每次寻仙都规模巨大,但最终连神仙的影子都没有看到,让汉武帝对长生不老也产生了怀疑。
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汉武帝迷信神仙巫蛊,导致被奸臣利用,发生了巫蛊之祸,致使汉武帝逼死自己的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牵连王公大臣数百人,数万人被杀。这无疑是一场皇宫政治悲剧,汉武帝在痛失爱子和迷信巫蛊之间挣扎矛盾,老年后经人提醒,终于明白亲情是真,巫蛊是假。从而幡然醒悟。
王珞丹饰演的卫子夫
“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己”晚年的汉武帝终于明白了,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仙人也是不存在的,都是自己傻,被方士蒙蔽欺骗了。于是他就罢免了所有的方士,并且禁止了民间的迷信活动。
汉武帝雄才大略,锐意进取,开创了西汉的盛世,但是他也愚昧无知,痴迷求仙和长生不老,造成了社会灾难和家庭惨剧。但是他晚年能够悔改,并不像秦始皇一样一条路走到黑,这也使他最后没有落得秦朝的下场。
所以汉武帝对自已政策动摇颁发了《轮台罪己绍》,对为太子建立一座宫殿,追思太子!他能知错就改,为汉朝以后强民富国,打下费础!
秦始皇,汉武帝等虽然一心追求长生不死,希望得道升仙,但最终并不如愿,原因应该有下:
1,贵为帝王,没有经历什么磨难,且一生享尽人间荣华富贵,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然享尽人间之福,又想要长生不死得道成仙,岂有这等好事?
2,慧根不足,境界不高。虽然当了皇帝,且具有所谓雄才伟略,但这不过是处理凡间政务范围而己,与道家的修心养性,佛家的慈悲宽容并无多少关系,不是仙道需要的品格与素质。
3,争权夺利,私心过重,沉迷凡间爱恨情仇,看不透红尘世事。在处理各种政治问题上多有偏执,有功有过,毁誉参半,并不完美,或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明君,而非圣明,因此也与仙道无缘。
总之,那些在人世间历尽沧桑磨难,修心养性,品德高尚,看淡一切红尘世事,不再沉迷于争名夺利者,就算是普通人也有成仙的可能性。所谓天道无私,众生平等,对于那些既想要享尽人世间荣华富贵,又希望长生不死,得道升仙的人,就算是皇帝也没有这个缘分。
说白了就是认清楚了现实,知道所谓的求仙问道不过就是妄念罢了。
追求长生、求仙问道是很多皇帝都追求过的事情,不仅仅是汉武帝刘彻。
像千古一帝秦始皇,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等明君也无法抵制长生的诱惑。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因为求仙问道在晚年的时候做过不少的错事,也许就是这些错误的累加不断的提醒着汉武帝,长生不过是奢望罢了。
对于汉武帝来说,在其传奇的一生中最重大的打击,可能就是当得知太子刘据是因为被迫造反而自杀。
根据《史记》记载: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大意就是说汉武帝在以继位的时候,对于鬼神就是特别的敬重和重视。
这也为汉武帝晚年埋下了一个祸患,可以说也是巫蛊之祸最早的源头。
巫蛊之祸的起因就是因为晚年的汉武帝因为做了一个噩梦后,身体状态不断的恶化,记忆力也是急剧的衰退。
本来就信鬼神的汉武帝就怀疑有人下蛊谋害自己,就让江充等人调查这件事情。
历史就是这么凑巧,江充这些人虽然深得汉武帝的信任,但是和太子刘据却似乎有矛盾。
他们知道如果汉武帝去世的话,太子刘据必定不会让自己有好的结局。
于是一个关于谋害太子的计划开始了,巫蛊之祸中太子刘据被迫造反,就连曾经恩宠六宫的卫子夫也被冤枉致死。
这对于作为皇帝的汉武帝来说是失去了接班人,对于作为父亲的汉武帝来说是痛失爱子。
这样的打击对于汉武帝这样一个老人来说,可以说是致命的。
特别是在汉武帝知道太子刘据是被冤枉的,更是内疚不已,建立了思子宫以慰太子刘据的灵魂。
在得知太子刘据是被冤枉的后,这个打击是彻底的打醒了还在求仙问道的汉武帝。
根据《史记》中的描述当年只要是因为巫蛊之祸获得利益的臣民没有一个幸存的。
江充当时是被太子刘据杀死,但是其后人在汉武帝得知真相以后,也没能幸免。
丞相刘屈氂等相关人物被以各种理由被杀或自杀,可以说汉武帝因为太子刘据的死亡再次开了杀戒。
太子冤枉致死,汉武帝已经彻底意识到所谓的巫蛊之祸不过是人为因素的干扰。
在加上那些自己信任的仙道对于汉武帝的身体恢复基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身体的老化也让汉武帝清楚的认识到,长生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自己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册立接班人保全汉室的江山,同时还要保证江山不落入外戚之手。
所以汉昭帝刘弗陵应运而生,为了防止吕后一样的外戚专政,汉昭帝的母亲也是被汉武帝赐死。
所以晚年的汉武帝之所以醒悟,太子刘据的死亡,打醒了汉武帝,令汉武帝知道所谓的长生、求道只不过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寻求富贵罢了。
注:本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感谢邀请。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对这样的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尽可能全面立体,不应该只及一点,不及其余。
汉武帝到底有没有一心求仙问药呢?显然没有。他还是做过很多很多,让后人铭记于心的事情的。其实,中国古代的皇帝,追求长生,求仙访道,服用丹药,所在多有,见怪不怪。哪怕有不少皇帝,因此丧生,也无法阻止后来者步其后尘。
说汉武帝在追求长生这件事情上,糊涂了一辈子,也对,也不对。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其实,汉武帝也是不可能完全超越他所处的时代的,他又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对抗”死亡呢?
至于说汉武帝晚年终于醒悟过来。有人可能会抬举《轮台罪己诏》,并说,汉武帝自己在骂自己,并且终于醒悟过来了。窃以为,汉武帝怎么可能自己骂自己呢?他这篇文章的本意其实是在说,继任者啊,想办法把空虚的国库充盈起来吧!向西,向西,再向西,为大汉拓展更大的疆土的战略,必须要坚持下去。事实上,一个国家,无限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会永远存在。一个国家,如果不积极开拓进取,不加强内部组织整合及外部领导力等,那么,等待它的,恐怕会是严重的内卷化,以及不可避免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