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中的狐狸精,大都是“坏女人”,还真没记的有什么描写狐狸精是好女人的说法。狐狸精从古至今以成了作风轻浮,生活放荡,勾引别人老公拆散别人家庭的代名词。
古代神小说里最为人们熟知的害人狐狸精非妲姬莫属。可他都偏偏是纣王最宠爱的妃子。这个故事也说明一个道理就是男人大都喜欢"狐狸精”,女人骂女人"狐狸精“是女人本能嫉妒比自己长得妖艳飘亮女人的贬义词,其本身是怕自己的老公被这样的"狐狸精"勾走,是一种自我安慰保护意识;男人说女人"狐狸精"是对飘亮性感女人的夸奖的褒义词。其本身是乐意让这样的"狐狸精"缠身。
由此可见,不管是神话里的狐狸精还是现实生活中狐狸精,人情味还是有的,只是站的角度不同。只要不害人就是好的"狐狸精"。
以下有参考百度内容,非全部原创,在此对作者表示感谢!
“狐狸精”一词的由来可追朔到《封神榜》中所述的妲己,说妲己妖媚动人,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蛊惑纣王荒淫治国。
其实在历史上,狐狸精最早是以祥瑞的正面形象出现的。很多原始部落都是把狐仙当做图腾来崇拜的。《朝野佥载》记述:“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饮食与人间同之,事者非一主。时有彦曰:无狐媚,不成村。”意思就是说老百姓啊都供奉着狐仙,在房屋里对狐仙祈求恩赐,供奉的食物就是人自己吃的,做这样的事的并不是一个人。当时民间就有谚语说,没有供奉狐仙,就难以聚居成一个村子。
狐狸精多指妖艳女子,美艳绝伦,勾引男人,不正经,放荡,害人精。
《聊斋志异》里所有狐狸精多是美好的化身。狐仙个个貌美如花,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如《宦娘》《莲香》还有毕怡庵所遇的狐仙(记不清楚叫什么名字了)等多数狐仙都是正面形象。而且女狐都美丽动人,故事感人难忘。
希望来世或梦中能同《聊斋志异》的狐仙有缘!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民间神话中把它们称为狐狸精或狐仙,现代人往往把勾引男人的坏女人形容为狐狸精。但是就像人分善恶,狐狸精这种妖怪也并不都是坏的,下面我就来举几个例子。
1.涂山氏之女女娇:《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大禹为了治水东奔西走,三十岁时,在涂山遇见了涂山氏之女女娇(九尾白狐),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然而以治水为己任的大禹在成亲第四天就率众离开涂山,从此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直到治水成功。对禹来说,治水的业绩决定着前途;但是对女娇来说,爱情是惟一的。涂山氏女日夜向丈夫治水的方向远眺,但望穿秋水,也不见禹的归来。她朝思暮想,最终精诚所至,化作一块望夫石,端坐在涂山的东端,后人把它叫做启母石。可见女娇是多么痴情的一位女子啊。
2.碧霞元君座下的狐仙们:传说碧霞元君总管天下狐仙,有德行的狐仙碧霞元君便会助其修行、收为座下,与其一道维护正义、赏善罚恶。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了其族侄竹汀所讲的一则传闻:(北京)密云县东北部有狐女嫁给文安的一位佣工为妻,侍奉公婆极尽孝心,感动了土地神与东岳大帝,遂提前修得正果,被派到泰山碧霞元君麾下“为女官”。
3聊斋故事里的狐仙辛十四娘:《辛十四娘》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述辛十四娘,红衣佳人,长得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虽身为狐妖,但心地善良,与狐狸父亲及十八个姐妹一同寄住禅院之中,因在十九个姐妹中排行第十四,故名。她着意行善积德,以助人为乐、修道成仙为志,后遇到广平府的冯生,与其结为夫妇,帮助冯生度过一个个的难关。
在上古时代,狐狸是瑞兽,地位尊崇,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部族,均以狐为图腾。《山海经》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这里虽然明白地说狐是一种食人兽,但这主要是表现狐作为图腾的威严,而不是说狐残忍凶恶。因此郭璞注释青丘国的这种九尾狐是“太平则出而为瑞也。”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就是狐狸精的后代。《吴越春秋》载:“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曰:‘吾之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于是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于是娶涂山女。”大禹在涂山遇到九尾狐,认为是吉兆,便娶了涂山人的女儿,后涂山氏为大禹生下启,果然子孙兴旺。到了汉代,出土的石刻画像及砖画中,还经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等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成书于这时期的《说文解字》,在解释“狐”字时说:“狐,妖兽也,鬼所乘之。有三徳: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
本文摘自纪陶然的《搜神志怪:魏晋人的幽明世界》,转载请注明。
进入魏晋南北朝以后,狐狸的形象逐渐向着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文化内涵转变。《玄中记·说狐》中写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至于神话中的狐狸精都是坏女人,大多和狐狸的形体有关联。比如狐狸的眉眼、体态像极了妩媚的女子;比如狐狸的体味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骚气”;再比如狐狸尾巴粗长,在上古时就被看做是善于“交尾”的形象等等,这些都是与狐狸的自然属性相联系的。
张华的《博物志》里有一个故事:
话说酒泉郡每一任太守都是刚到任不久就死去,结果这里成了官场的百慕大,谁也不愿到此为官。后来有一位渤海人名叫陈斐,不幸被任命为酒泉郡守。于是他去占卜吉凶。卜者送他十二个字:“远诸侯,放伯裘,能解此,则无忧。”陈斐不理解,边默念着便赴任去了。
陈斐到了任上,发现太守府的医生有叫张侯的,有叫王侯的,士卒中有叫史侯的,有叫董侯的。陈斐心里暗想:“诸侯”是不是就是指这些名字中带“侯”字的人啊?于是陈斐就逐渐疏远了他们。
一天晚上,陈斐躺在床上,思忖着“放伯裘”又是什么意思呢?想着想着,突然有个东西跳到了陈斐的被子上。陈斐手疾眼快,用被子一蒙,把它捉住了。这事惊动了外面的侍卫,大家执着火把进来,发现被子中的东西是一只狐狸。大家都说要杀掉它。那只狐狸求饶说:“我是一只千年的狐狸,名叫伯裘,只是无意中闯到了您的寝室,请府君饶我不死。如果今后府君有急难,喊我的名字,就能化解。”陈斐猛然醒悟,这不就是“放伯裘”吗!马上下令释放伯裘。只见一道红光从窗口飞出去,伯裘不见了。
第二天夜里,伯裘又来敲门,告知陈斐说城北有贼。陈斐命人缉捕,果然拿到贼寇。以后郡中每次将有大事,伯裘都事先来来告知陈斐。以致陈斐处理得游刃有余,郡中百姓都称赞陈斐英明。
一个多月以后,主簿李音与陈斐的婢女私通。李音是陈斐近人,知道伯裘的秘密。他害怕伯裘将自己的丑事告诉陈斐,于是就和被陈斐疏远的“诸侯”密谋刺杀陈斐。这天夜里,李音和“诸侯”手执木杖,摸进陈斐卧室,准备行凶。陈斐被惊醒,大声喊:“伯裘救我!”一道红光出现,众人都被打翻在地,动弹不得。陈斐就把他们绑起来审讯。“诸侯”招供说:陈斐未赴任时李音就害怕失去权力,与“诸侯“密谋刺杀陈斐。不知为什么陈斐一上任就疏远了”诸侯”,计划才没有得逞。这次没想到又没成功。
一个多月以后,伯裘向陈斐告辞,说:“我修炼千年已满,今天就当升天,今后不能再与府君来往了,请府君保重。”此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伯裘。这里所说的伯裘,就是一只好的狐狸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