嫫母组织能力特别强,把黄帝的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特别会干活,是个能力超强的劳动模范。
钟离春四十岁的时候,听说国君宣王夜夜笙歌,国事荒废,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听的齐宣王头点的像鸡啄米一样,齐宣王大为感动,把钟离春视为自己的一面宝镜,立为王后,从此齐国大治。
东汉立国后,郭圣通被立为皇后,不过后来被废了,阴丽华立马被立为皇后。她的儿子刘庄继承大统,就是后来的汉明帝。史书记载,阴丽华怜悯慈爱,性格恭谨俭约,少嗜玩,不喜笑谑,有贤后之名,她是后世后宫佳丽们效仿的楷模。
话说有一次唐太宗下朝回宫后,十分气愤地对皇后说:“有机会朕一定要杀了魏征那个乡巴佬,魏征经常在朝堂上羞辱朕,让朕难堪。”长孙皇后听后没有说话,而是退到里间,换上正式的朝服。然后走出来向太宗表示祝贺,太宗不解,长孙皇后对太宗说:“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敢说真话,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正是因为陛下的开明啊。”太宗听了转怒为喜,之后更加重视魏征。
当然还有不少贤能的妃子,以上只选几个代表,一般有贤能的皇后妃子,皇帝在后世名声都不会太差,可见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成就!
在我国古代,像唐太宗、周世宗、宋仁宗清圣祖等等那些励精图治的皇帝们,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而在权力的中心地带,除皇帝之外,还有一群人足以影响历史的走向,她们就是后宫的嫔妃,其中佼佼者,甚至一度主宰着整个帝国的命脉。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盘点一下,两千年来最为贤德的几位后妃。
邓绥是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的第二任皇后,她出身名门、美艳无双,其祖父是东汉开国功臣、民间传说中足智多谋的二十八星宿之首,角木蛟邓禹。
汉和帝英年早逝,邓绥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凡十六年。
她执政的时代,东汉王朝遭遇连年不断的水旱灾害,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也趁机发动叛乱。果敢决绝的的邓绥内修政理、外御强敌,“兴灭国、继绝世”,使风雨如磐的王朝转危为安,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女性政治家之一。
凭借太武帝拓拔焘的天纵英才,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终于在公元5世纪下半叶统一了中国北方,宋在南、魏踞北的南北朝并立局面自此形成。
北魏文成帝驾崩之后,皇后冯氏利用铁腕手段诛锄异己、掌握政权。她曾两度临朝称制,前后共十五年。
冯有执政期间,重用汉族士族、锐意改革,着力促进鲜卑民族的汉化进程,取得了北魏中期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冯太后除了在治国理政上以外,还特别注意对自己孙子孝文帝的培养,为后来著名的太和改制奠定了基础。
长孙皇后,小名儿观音婢,出身于鲜卑贵族,其父长孙晟是北周的八柱国之一,更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
长孙无忧的哥哥长孙无忌,既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发小儿,又是大唐开国的第一功臣。无忧自小聪慧过人,十三岁便嫁给了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以前,作为秦王妃的长孙无忧,十分孝敬公公李渊和婆婆窦太真,为李世民争取政治资本。玄武门之变时,她还亲自到前线勉励将士。
李世民践祚之后,长孙皇后不仅表现出雍容华贵、母仪天下的盛唐国母气象,更在匡正李世民的执政过失、维护忠臣良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是其自身的内在修养、还是纵观其一生的言行,长孙无忧都做到了极致,故而成为历代皇后的典范,被誉为“千古一后”。
受《杨家将》系列文艺作品的影响,大辽国萧太后这个人物,一直不被大家所喜欢。但此人确是契丹族的英雄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卓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女性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萧绰,小名儿燕燕,出身契丹贵族萧氏,是辽景宗的皇后。
史书记载,辽景宗在位时,皇后萧绰就已经参预戎机。景宗驾崩之后,年幼的辽圣宗即位,被尊为太后的萧燕燕开始了她长达四十余年的摄政。
我们熟知的杨令公碰碑、辽宋澶渊之盟等历史故事,均发生在萧绰执政时期。而她摄政期间,对内独揽大权、实施军政改革,对外屡次打败宋军、迫使其签订城下之盟,将契丹族建立的大辽政权推向了全盛。
马秀英本是元末红巾军领袖郭子兴的养女,据说她有一双天足,故而民间称之为大脚马秀英。
与马秀英结婚时,朱元璋只是红巾军中一员普通的将领。两人婚后感情融洽、相濡以沫,在朱元璋开疆拓土、成就帝业的历程中,马秀英始终与丈夫患难与共。
而真正为人们所称道的,是朱元璋称帝之后马皇后的所作所为。
朱元璋杀戮过重,马皇后总是婉言相劝,庇护和挽救了大批臣民。马秀英虽贵为皇后,却非常节俭,食粗茶淡饭、缝补旧衣,还亲自带领后宫女眷织布、做女红,这在历朝历代的后妃当中是极为少见的。
孝庄太后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在诸多的影视作品当中,很多演艺明星都刻画过这一历史人物。
她出身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清太宗皇太极的侧妃,顺治皇帝登基后被尊为皇太后。她享年七十五岁,前后培养并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冲龄践祚”的帝王。
尤其是在对待孙儿康熙皇帝的鞠养教诲上,孝庄文皇后极其用心。在康熙皇帝扳倒权臣鳌拜、平定三藩的过程中,孝庄太皇太后也表现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对康熙皇帝有很大帮助。
大家更为关心的,可能是孝庄文皇后为确保清朝定鼎中原而劝降贰臣洪承畴、下嫁十四王爷多尔衮的故事。但这些故事未见于正史,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除上述六位之外,历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后妃,例如东汉明帝的皇后马氏、宋武帝的皇后臧爱亲、宋真宗皇后刘娥等等。您还了解历史上或者传说中哪几位贤德的后妃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见解。
大家好,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我是画匣。历史上贤能的后妃,并不在少数,我认为最厉害的当属乾隆的母亲钮钴禄氏,圣孝宪皇后。
如何能担当贤能二字,贤即贤惠,还得有超人的智慧。能,用能耐、才干来理解的话未免太过浅薄,以圣孝宪皇后来说,能就是能人所不及,常人之不达,难能可贵。
热剧《甄嬛传》播出之后,大家都在问,甄嬛是乾隆的母亲吗?倘若硬套,似乎也说得过去,清朝熹贵妃嘛,后面荣升皇太后,大相迳庭。但是,若读一下清史,尤其乾隆母亲的一生,就会发觉其实两个人物千差万别,并不如电视剧一般。
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与康熙年间朝廷四大重臣遏必隆是亲戚,是同一个曾祖父。她十三岁入宫侍奉雍亲王府邸, 后来被指婚嫁给雍亲王。其父亲官职不高,所以钮钴禄氏嫁进来是庶妃的身份,且没有正式被册封,被一直称为格格。
据说,钮钴禄氏相貌并不出众,而且身体偏胖,婚后也不被雍禛所宠爱,但是她很贤惠,任何时候都是不争不抢,不参与后宫闲杂之事,默默无闻。
有一次雍亲王身患重疾,命悬一线,钮钴禄氏守在身边悉心照顾,日日熬汤煮药,无微不至,雍禛九死一生,难得身边还有一个贤妻照顾。此后便生下了四皇子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弘历自小聪明过人,长相帅气,他被雍王带去,在圆明园牡丹台给康熙请安,康熙一见弘历便非常喜爱这个孙儿,他对坐在一旁的钮钴禄氏说,你是个有福之人,并且此后将弘历养在身边。
雍亲王登基以后,钮钴禄氏被封为熹妃、此后被册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皇帝驾崩,二十五岁的弘历即位,熹贵妃荣升为皇太后。此后便是走向人生开挂模式,母慈子孝,乾隆皇帝视母亲为国母,恭上皇太后尊号为崇庆皇太后。他专程建造康寿宫,为母亲颐养天年,康寿宫今颐和园内。乾隆几次下江南都带着他的母亲,他知道母亲爱逛街,便把江南集市两条街照样子搬回到康寿宫园林内,就连母亲多操一份心乾隆皇帝都要指责下人,满分的孝顺啊。崇庆皇太后子晚年子孙绕膝,五世同堂,享尽人间福乐,活到86岁高寿。
细品她的一生,除了贤淑良德之外,就是她成功不凡的育儿能力。乾隆皇帝潇洒倜傥,才华出众,作为一国之君也是文韬武略,治国有方。于忠于孝,他的性情也一定是与母亲多有联系的,为人父母,对于子孙后代影响深远,古往今来,那些赫赫人物,其背后一定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崇庆皇太后的福,也是靠品行能耐得来,大家觉得呢?